(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实用新型专利(10)授权公告号(45)授权公告日(21)申请号6.1(22)申请日2021.07.02(73)专利权人浙江普林艾尔电器工业有限公司地址311600浙江省杭州市建德市航头镇大店口工业功能区(72)发明人叶海林董天龙诸葛水明蒋峰夏宾王瑞芳(74)专利代理机构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3109代理人汪利胜(51)Int.Cl.F24F3/14(2006.01)F24F13/22(2006.01)F24F13/30(2006.01)F24F13/28(2006.01)F24F13/20(2006.01)(54)实用新型名称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57)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旨在解决现有的除湿机能效低的不足。该实用新型包括机体、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机,机体内设有除湿腔,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主冷凝器、副冷凝器,蒸发器、主冷凝器均呈L形结构,蒸发器置于主冷凝器和除湿腔内壁之间,除湿腔的相邻两侧壁上均设有主进风口,主进风口与蒸发器相对设置,除湿腔内壁上与一主进风口相对设有副进风口,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内与副进风口对应位置,机体上设有排风口,风机上的出风口与排风口连通,风机的进风口与除湿腔连通,压缩机、副冷凝器、主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串联循环通道。这种除湿机的单位输入功率的除湿量多,能效高。权利要求书1页说明书3页附图4页CN215723744U2022.02.01CN215723744U1.一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包括机体、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机,其特征是,机体内设有除湿腔,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主冷凝器、副冷凝器,蒸发器、主冷凝器均呈L形结构,蒸发器置于主冷凝器和除湿腔内壁之间,除湿腔的相邻两侧壁上均设有主进风口,主进风口与蒸发器相对设置,除湿腔内壁上与一主进风口相对设有副进风口,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内与副进风口对应位置,机体上设有排风口,风机上的出风口与排风口连通,风机的进风口与除湿腔连通,压缩机、副冷凝器、主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串联循环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除湿腔内安装小风机,小风机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小风机安装在主进风口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主进风口和副进风口位置均安装有空气过滤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机体内设有接水盘,机体内接水盘上方形成除湿腔,接水盘上蒸发器下方设有集水槽。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压缩机安装在机体内接水盘下方,机体侧壁上接水盘下方设有若干散热孔,接水盘上设有若干穿管孔。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集水槽沿蒸发器的长度方向布设成L形结构,集水槽截面呈V形结构,集水槽底部开设排水孔。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主冷凝器两端和除湿腔侧壁之间均连接主端板,主冷凝器上端与除湿腔侧壁之间连接主盖板,两主端板分别盖合蒸发器的两端,主盖板盖合蒸发器的上端,主冷凝器和蒸发器均安装在除湿腔底面上,两主端板、主盖板和除湿腔底面一起围成主进风道。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副冷凝器两端和除湿腔侧壁之间均连接副端板,副冷凝器上端与除湿腔侧壁之间连接副盖板,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底面上,两副端板、副盖板和除湿腔底面一起围成副进风道。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其特征是,机体底部安装若干滚轮。权利要求书1/1页2CN215723744U2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除湿技术,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背景技术[0002]除湿机一般包括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机、机体、控制系统等部分组成,工作时,风机将潮湿的空气抽入机体内,通过热交换器后,空气中的水分冷凝成水珠,变成干燥的空气排出机体外,如此循环使室内湿度降低。目前,除湿机国家标准以及节能认证技术规范对除湿机的能效都有要求,除湿机能效是以单位输入功率的除湿量来表示的,能效的单位是kg/h.kw。但是,现在使用的很多除湿机单位输入功率的除湿量少,能效低。实用新型内容[0003]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的除湿机能效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它的单位输入功率的除湿量多,能效高。[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包括机体、压缩机、热交换器、风机,机体内设有除湿腔,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主冷凝器、副冷凝器,蒸发器、主冷凝器均呈L形结构,蒸发器置于主冷凝器和除湿腔内壁之间,除湿腔的相邻两侧壁上均设有主进风口,主进风口与蒸发器相对设置,除湿腔内壁上与一主进风口相对设有副进风口,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内与副进风口对应位置,机体上设有排风口,风机上的出风口与排风口连通,风机的进风口与除湿腔连通,压缩机、副冷凝器、主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串联循环通道。[0005]除湿机工作时,外界风从机体的不同侧壁进入,其中两路主进风口进入的风经过蒸发器、主冷凝器,另一路风从副进风口直达副冷凝器,进而形成三面进风;潮湿的空气由风机吸入,两主进风口吸入的空气经过蒸发器,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之后经过主冷凝器升温干燥后向外排出;另一副进风口吸入的空气对副冷凝器进风预冷,副冷凝器的制冷剂显热部分放热降温,再汇入到主冷凝器,来自蒸发器的冷风再对主冷凝器进行深度过冷;进而提高了制冷剂的过冷度,避免在节流过程中出现大比例的闪发性气体,提高了蒸发器的制冷量。通过进风预冷以及深度过冷提高了整机能效。这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的单位输入功率的除湿量多,能效高。[0006]作为优选,除湿腔内安装小风机,小风机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压缩机和风机停止工作时,空气循环受阻,温湿度检测不准确;此时小风机工作带动空气循环,有利于保证温湿度检测的精准强度,而且相比于风机来说,小风机功率小,节能。如果压缩机停机后,保持风机继续工作,也能带动空气循环,但是能耗大。[0007]作为优选,小风机安装在主进风口位置。安装在主进风口位置小风机带动空气循环流动效果好。[0008]作为优选,主进风口和副进风口位置均安装有空气过滤器。空气过滤器能够对吸 入机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说明书 1/3 页 3 CN 215723744 U 3 [0009] 作为优选,机体内设有接水盘,机体内接水盘上方形成除湿腔,接水盘上蒸发器下 方设有集水槽。接水盘对从蒸发器上滴落下来的水滴进行接收,并流到收集槽中收集,防止 水滴向外渗出。 [0010] 作为优选,压缩机安装在机体内接水盘下方,机体侧壁上接水盘下方设有若干散 热孔,接水盘上设有若干穿管孔。穿管孔便于压缩机和热交换器之间管道的安装布设,散热 孔有利于提高对压缩机的散热效果。 [0011] 作为优选,集水槽沿蒸发器的长度方向布设成L形结构,集水槽截面呈V形结构,集 水槽底部开设排水孔。集水槽沿蒸发器的长度方向布设且集水槽截面呈V形,便于水滴的收 集,排水孔便于将收集的水滴向外排出。 [0012] 作为优选,主冷凝器两端和除湿腔侧壁之间均连接主端板,主冷凝器上端与除湿 腔侧壁之间连接主盖板,两主端板分别盖合蒸发器的两端,主盖板盖合蒸发器的上端,主冷 凝器和蒸发器均安装在除湿腔底面上,两主端板、主盖板和除湿腔底面一起围成主进风道。 在蒸发器和主进风口之间形成主进风道,两主进风口均与主进风道连通,便于空气的吸入 流动。 [0013] 作为优选,副冷凝器两端和除湿腔侧壁之间均连接副端板,副冷凝器上端与除湿 腔侧壁之间连接副盖板,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底面上,两副端板、副盖板和除湿腔底面一 起围成副进风道。在副冷凝器和副进风口之间形成副进风道,便于空气吸入对副冷凝器进 行预冷。 [0014] 作为优选,机体底部安装若干滚轮。滚轮的安装便于除湿机的移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的单位输入功 率的除湿量多,能效高,其单位输入功率除湿量大于2.55。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体内气流的流动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除湿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 图中:1、机体,2、压缩机,3、风机,4、滚轮,5、除湿腔,6、蒸发器,7、主冷凝器,8、副 冷凝器,9、主进风口,10、副进风口,11、排风口,12、格栅,13、小风机,14、空气过滤器,15、接 水盘,16、集水槽,17、散热孔,18、穿管孔,19、排水孔,20、主端板,21、主盖板,22、主进风道, 23、副端板,24、副盖板,25、副进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 述: [0022] 实施例:一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参见附图1至附图4),包括机体1、压缩机2、热 交换器、风机3,机体呈立式长方体状结构,机体底部安装若干滚轮4,机体内设有除湿腔5, 热交换器包括蒸发器6、主冷凝器7、副冷凝器8,蒸发器、主冷凝器均呈L形结构,蒸发器置于 主冷凝器和除湿腔内壁之间,除湿腔的相邻两侧壁上均设有主进风口9,主进风口与蒸发器 说明书 2/3 页 4 CN 215723744 U 4 相对设置,除湿腔内壁上与一主进风口相对设有副进风口10,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内与 副进风口对应位置,风机安装在除湿腔上部位置,风机的进风口与除湿腔连通,风机的出风 口连通到机体外,压缩机、副冷凝器、主冷凝器和蒸发器通过管路依次连接,形成制冷剂的 串联循环通道。主冷凝器和蒸发器之间安装节流器。两主进风口和一副进风口均设置在机 体中部位置,机体上部位置设有排风口11,风机上的出风口与排风口连通,排风口位置安装 格栅12。风机安装在除湿腔的顶部位置。 [0023] 除湿腔内安装小风机13,小风机上安装温湿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安装在小风 机的出风口位置。小风机安装在主进风口位置。主进风口和副进风口位置均安装有空气过 滤器14。机体内设有接水盘15,机体内接水盘上方形成除湿腔,接水盘上蒸发器下方设有集 水槽16。压缩机安装在机体内接水盘下方,机体侧壁上接水盘下方设有若干散热孔17,接水 盘上设有若干穿管孔18。集水槽沿蒸发器的长度方向布设成L形结构,集水槽截面呈V形结 构,集水槽底部开设排水孔19。 [0024] 主冷凝器两端和除湿腔侧壁之间均连接主端板20,主冷凝器上端与除湿腔侧壁之 间连接主盖板21,两主端板分别盖合蒸发器的两端,主盖板盖合蒸发器的上端,主冷凝器和 蒸发器均安装在除湿腔底面上,两主端板、主盖板和除湿腔底面一起围成主进风道22。副冷 凝器两端和除湿腔侧壁之间均连接副端板23,副冷凝器上端与除湿腔侧壁之间连接副盖板 24,副冷凝器安装在除湿腔底面上,两副端板、副盖板和除湿腔底面一起围成副进风道25。 [0025] 除湿机工作时,外界风从机体的不同侧壁进入,其中两路主进风口进入的风经过 蒸发器、主冷凝器,另一路风从副进风口直达副冷凝器,进而形成三面进风;潮湿的空气由 风机吸入,两主进风口吸入的空气经过蒸发器,将空气中的水分凝结成水滴,之后经过主冷 凝器升温干燥后向外排出;另一副进风口吸入的空气对副冷凝器进风预冷,副冷凝器的制 冷剂显热部分放热降温,再汇入到主冷凝器,来自蒸发器的冷风再对主冷凝器进行深度过 冷;进而提高了制冷剂的过冷度,避免在节流过程中出现大比例的闪发性气体,提高了蒸发 器的制冷量。通过进风预冷以及深度过冷提高了整机能效。这种工业级高能效除湿机的单 位输入功率的除湿量多,能效高。 [0026]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较佳的方案,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在不超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有其它的变体及改型。 说明书
本文由:公海恒温恒湿机环境设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