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又是一年开学季,最美人间九月天。9月1日,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主办的大型公益节目2022年《开学第一课》开讲。中建一局冬奥会、冬残奥会“冰立方”运行保障人员、青年志愿者孙德远受邀参加,面向全体中小学生,讲述在“冬奥赛场唯一 一条垂直赛道”上用“奋斗成就梦想”的青春故事。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本期《开学第一课》聚焦喜迎党的二十大,以“奋斗成就梦想”为主题,用一段段鲜活深刻、扣人心弦的故事,激励广大青少年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斗拼搏,勇挑时代重担,在祖国大地书写精彩人生!节目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并在央视新闻、央视频、学习强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播出,引起热烈反响。
从“水”到“冰”,对于一般人来说就是加上“两点”,可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却是一件近乎不可能的事。因为,要实现“水冰转换”,需要在原来的游泳池上完成钢架搭设、基础层和制冰管铺设,这就对受力变形的要求尤其严苛。况且,要让这个蓝色的“魔方”从水上运动场馆变身为冰上运动场馆,之前并无先例可循。
116天、35个施工方案、35次试验、485张设计图……一连串令人惊叹的数字背后,是孙德远和项目团队艰苦卓绝的付出与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为冬奥会、冬残奥会冰壶场馆“冰立方”改造项目的总工程师,孙德远与项目团队经过不断地试验、改进,最终决定选用薄壁H型钢和轻质混凝土预制板的组合方式进行搭建。冰面之下,仅制冰排管加起来就有3万多米,以及2600余根钢构件和1500余块混凝土预制板支撑着冰场,顺利解决了冰场可转换架体的问题。
在攻克如何制冰重要课题中,孙德远和项目团队应用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对设备管线排布进行了大量深化设计工作,还进行了相关模拟与实际测试,对制冰机组的参数、配置进行了优化,最终顺利完成了场馆的可移动转换制冰工艺体系与空调改造工作。
“水立方”需要高温高湿环境,“冰立方”需要低温低湿环境,如何在同一场馆施行分区域温度湿度控制,如何保证比赛用冰不融化、观赛群众不寒冷,这又涉及到本次场馆改造的一大难点——赛场温度分区控制。
为了给观众营造舒适的观赛环境,孙德远带领团队改造了场馆原有的空调系统,新增了除湿系统,同时又对系统进行智能升级,在不同点位设置传感设备,根据现场变化进行实时调控。通过系列科技创新,孙德远与项目团队最终实现了一个场地内有三种不同的温度区:冰面温度是零下8.5度,冰面上方1.5米处温度是零上8度至12度,观众看台保持在16-18℃。既达到保护冰面的要求,同时又能够为运动员参赛、观众观赛营造舒适的环境。
除了分区控温难题,温湿度的“极限控制”也是孙德远和项目团队面临的重大挑战。由于“冰立方”独特的膜结构,比赛当天天气的温度、湿度都会对冰面产生较大影响,而冰壶运动对冰面质量和环境要求最高,结露温度改变1度,都会影响冰壶的运动轨迹,温湿度必须控制到极致。经过系列的模拟运行调试,结露温度成功达到了完美的“-2℃”,“水冰转换”即将首次亮相。
距测试赛还有5天,北京的降雪却提前到来,极端天气让结露温度开始偏离标准。“冰立方”比常规冰壶场馆大了3倍,温湿度控制和调整异常困难。
孙德远和项目团队立即按照应急预案,在保证设备平稳运行的同时,又对除湿机组的除湿运行控制逻辑进行了修改、采取额外加湿等工作,同时启动了预设的应急监测点,72小时连续进行监测和调整,终于再次找到了最合适的温层,为冰面重新建构了空气墙,令露点达到需求值并保持稳定,符合比赛要求。这时,距离开赛仅剩不到20小时。
“yes!”壶联专家脱口而出。大家都拥抱在一起,欢呼雀跃!这一刻,1米85的孙德远,却哭得像个孩子。
“水冰转换” “分区控温” “极限控温控湿”的成功,为全世界场馆建设树立了绿色、可持续的典范。
如果说大家的赛道都是水平的,那么只有我的是垂直的:就是冰的厚度80毫米,1毫米都不能多,1毫米也不能少。
“冰立方”建设圆满完成后,面对赛事保障需求,孙德远带领部分团队成员,志愿报名留了下来,全力保障冰壶赛事顺利举办。“美丽的‘冰立方’是我送给家人最好的春节礼物”,2022年春节期间,他们依旧忙碌在服务保障岗位上,让青春在志愿服务中绽放,在默默奉献中发光。
冬奥会开始后,冰壶是北京冬奥会场次最多、赛程最长的项目,这一项目的比赛场次惊人地达到了近150场。而且每天比赛持续不断,连续19天,平均每天近8场,这对孙德远团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有时半夜会醒过来,打开手机再看一遍保障群里的设备运行参数照片,心里才踏实。
为保障“冰立方”在赛时的正常运行,孙德远带领团队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赛前,孙德远带团队细致梳理了保障范围内的潜在风险,配足各专业维修保障备品备件物资,并对运维保障人员进行了针对性培训。为保证制冰、除湿系统的稳定运行,孙德远和运维保障团队采用线上检测和保障人员值守的方式,每小时至少巡检一次。
从2月2日冬奥会冰壶第一场循环赛开始,孙德远团队,就像观星测天气的“诸葛孔明”一样,通过“中枢”同时紧盯电脑屏幕上的41组传感设备的数据,预知着比赛大厅的温湿度及环境的变化,再操控4套不同的温湿控制系统,去把冰面的变化控制在1毫米的变化范围内,通过细致专业的工作将近乎完美的冰壶冰面呈现给世界,为各国参赛的运动员提供最优的竞赛场地,在我们中国的冬奥场馆赛出最佳成绩。
作为组长,孙德远在保障赛事的同时,时刻关注着闭环后队员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由于无法面对面交流,他时常在工作群里和队友互动、分享经验,帮助大家调整出最好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在默默的奉献中,他们让“冰立方”的运维保障工作更有温度,在志愿服务保障精彩冬奥中书写最美的青春故事。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当爸爸出现在电视上的那一刻,我激动的大喊“爸爸,这是你!”看到中国轮椅冰壶队在爸爸负责建设的“冰立方”勇夺金牌,爸爸和其他的叔叔阿姨能在属于他们的战场挥洒汗水、争金夺银、为国争光,我感到很骄傲。作为家里的小男子汉,我会牢记您的嘱托:珍惜时光,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与您一起为了心中的梦想接续奋斗。
我在《开学第一课》节目里学习到了很多,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冰立方”场馆运行保障人员孙德远叔叔,钦佩他一丝不苟、迎难而上的精神。同时,也非常感谢中建一局的资助,我会更加努力学习,不断突破自己,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所有关心我的人。
作为一名学生,我要学习孙德远叔叔迎难而上的精神,把他当作我的榜样,以百倍的热情投入到新学期的学习生活中,刻苦学习,让自己努力成长为一个有用的人,将来回报社会。带着梦想去奋斗,我相信终将有一天,梦想会照进现实!
在《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我看到了来自中建一局的孙德远叔叔,听到他介绍冰壶赛道,我好奇又震惊。看似普通的一条赛道,建设者们付出了无数心血得以完成。身为祖国新时代的少年,我要好好向这些榜样们学习,希望今后能成为向他们一样对社会有用的人。正是有了中建一局对我们的无私帮助,我们的学习环境才越来越好,我们一定会为祖国的明天努力!
原标题:《奋斗成就梦想!一局青年在《开学第一课》讲述服务保障冬奥的奋斗故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本文由:公海恒温恒湿机环境设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