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朋友聚会,有一个朋友的小孩成绩非常不错,准备考研,问我有没有什么报考学校或者专业的建议,说实话我也没什么好的建议,但是我瞬间想起来当年自己高考报志愿的情景了,我是2000年参加的高考,那个年代信息远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大部分同学都是随便报的,很多连专业是干啥的都不知道。20年弹指一挥间,当年很多的热门或者冷门专业这些年来早已是沧海桑田,每一个专业就是一个赛道,到底是越走越宽的通天大道还是越早越窄的羊肠小道,谁也说不清楚。现在回头想一想,大学专业的沉浮史就是一部中国社会与经济的晴雨表,从中我们能窥探到这个时代的变迁。
当年我读大学的时候,建筑系及土木工程绝对是工科中最火爆的专业,一直都是录取分数最高的王者,好学校比如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的录取成绩甚至不输清北,当年能考到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都是真正的学霸,是自带光环,碰到这个专业的同学我都是很仰慕的。
土木工程专业伴随着过去二十年中国最大的财富风口房地产行业一飞冲天,他们的毕业生流向了建筑设计院、房地产公司、中铁中建等施工单位,财富排行榜上到处都是地产公司,恒大、万科、碧桂园、融创、保利、中海等地产公司都疯狂扩张,扩张就需要人啊,所以当年土木工程专业根本就不愁就业,我记得当年我大学毕业时候,天天跑招聘会,认识的几个土木工程专业的同学早就搞定了工作,天天在宿舍打机,我们羡慕的不要不要滴。
与此同时,中国迎来的大基建时代,“基建狂魔”的时代开启,无数的高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国在2011年至2013年里消耗的水泥量比美国整个20世纪所使用的量还要多,如此广阔的空间与舞台,土木工程专业就是这个舞台的C位主角。
所以说当年很多建筑、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进入房地产高速发展的行业,收入随着行业水涨船高,房地产的造富能力一直公海赌赌船官方网站是数一数二,房企高管们动辄年薪上千万,甚至过亿的都有好几个,他们其中很多都是建筑系或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的,例如碧桂园1.9亿年薪的总裁莫斌、年薪过亿的区域总裁刘森峰,龙湖地产集团的CEO陈序平等等。
能成为房企高管的毕竟是少数人,毕竟那是金字塔顶端,就不说他们了,就是那些当年土木工程毕业进行房地产行业的普通学生,也属于踩上了时代风口中的风口,很多人因为近水楼台的关系,谁名下没有个几套甚至十几套房,这十几年来买房炒房,很多人都财务自由了,可以说土木工程专业尽享时代红利,让他们获得了远超时代的回报。
但是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房住不炒”的政策正式确立,各种调控政策不断加码,特别是2022年,各类房地产暴雷的新闻层出不穷,甚至连恒大这样的宇宙级房企也暴雷了,整个行业可以说直接躺进了ICU,房企各种裁员,市场对房地产的信心可以说严重不足。说一个恐怖的数据,今年刚刚过去的二季度,全国新增房地产贷款竟然为负的1000多亿,新增个人住房贷款也不过区区200亿元。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从36.2%一跃到63.89%,基础建设和城市化建设已经基本完成了,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在2022年出现负值,1至7月份同比下降6.4%。
房地产进入黑铁时代,连带着土木工程专业也掉下神坛,2022年作为专业标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录取分数在很多省份相比去年暴跌一百多分,以高考大省河南为例,投档最低分为564分,投档最低分排名43252分,比2021年下降了41522名,可以说直接是自由落体了!很多被“调剂”到土木专业的学生和家长,不乏选择了弃学复读的。“提桶跑路”四个字成为现在土木人自嘲的标签!
我是个文科生,在我上大学的那个时代,如果上面说的土木工程专业是工科中最火爆的专业,那么文科中最火爆的专业就是新闻类专业,文科的学霸很多都聚集在这个专业,而且这个专业的同学成为当年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的概率算比较大的,各种俊男美女,学校的广播台、晚会主持人、校园媒体中都充斥着他们活跃的身影。
我毕业的2004年,那是一个纸媒的黄金时代,我当时的理想的职业就是进入纸媒,比如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晚报之类的,我当时特别喜欢足球,是《足球报》的忠实粉丝,当年非常想进入足球报当一个记者或编辑,自己的爱好能和工作相结合,想想就觉得很爽!但自己各方面能力不行啊,媒体的招聘门槛都特别的高,都是万里挑一的精英才能进去,我参加了几次招聘最后都无疾而终了。后来我也陆陆续续认识了一些当年在大媒体工作的朋友,包括现在还从事媒体行业或者转型的都有,但始终有个感觉,那个年代能进入大媒体的门槛极高,能进去的人很多都非常优秀,属实是人中龙凤,那时候的很多媒体从业者都是无冕之王,自带光环的,去哪儿都被人高看一眼。
2008年之前传统媒体发展如烈火烹油,在报纸、杂志、电视三个领域都开始狂飙突进。
首先在报纸方面,当年各类的报纸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每个地方都新成立了很多的地方都市报,以南方都市报为代表的这类都市报发展非常迅猛,每年的广告收入都是天文数字,当时我记得2004年左右,能进入这类报纸的普通一个记者或者编辑月薪过万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在杂志方面,我记得我当时非常喜欢逛报刊亭,每次都要买几本杂志,甚至很多杂志我都不舍得扔,留到了现在,那些年很多杂志内容水平都非常高,比如我经常买的《足球周刊》、《看电影》、《三联生活周刊》、《第一财经周刊》、《南都周刊》等,现在都能回忆起来那些经典的内容和企划。当时很多小众领域的杂志都脱颖而出,在行业内的影响力都是很大的,著名杂志的记者编辑很多都成为行业中有影响力的人物,风头一时无两。
电视当时也是爆炸性发展,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这类全国有影响力的上星卫视如日中天,就不说了,而且很多地方的电视台包括本地的自制节目也发展的有声有色,我记得我当时还是挺喜欢看东莞电视台的,有几档自制的节目,比如《张静看电影》,其实就是找一些港产片放一下,然后主持人张静在播放期间出来点评一下而已,就这么一档简单的节目当年在东莞很是火爆,当时东莞电视台采取“员工变股东”的薪酬机制,员工可以提取一定比例自己经营栏目的广告收入,栏目经营的越好员工的收入越高,而张静在08年左右能达到年薪百万,甚至比台长的年薪还要高。
而在2008年之后,随着互联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就那么短短的几年,传统媒体开始急速衰落了,当时进入媒体的一些朋友也陆续转行了。传统媒体慢慢都跟不上时代了,我中学时代最喜欢看的杂志《读者》,在2018年被曝发不出工资了,街头的报刊亭现在也基本上关完了,报刊亭和杂志都已经消逝在了时代的夕阳之中,时代浪潮席卷,逃无可逃,从2016年开始,也就是微信公众号开始火爆的时候,与此同时,纸媒休刊大潮袭来,“纸媒已死”的观点不绝于耳,很多纸媒比如《计算机世界》、《北京晨报》、《上海译报》等很多纸媒都陆续的休刊了,还有不少纸媒缩短了出版周期,广告收入锐减,曾经占据主流的报纸、杂志、地方电视台正在我们生活中逐渐消失。
新闻类专业的学子本来以为自己毕业能当个记者,记录人间百态,坚持新闻理想,要是不行就去做个编辑,安静地写点文字。但是面对传统媒体式微,自媒体崛起的新时代,新闻类专业毕业的学生不得不面对一个尴尬的境地,自己大学所学到的技能似乎没什么用处,传统媒体越来越没有让他们安身立命的舞台了,很多人都转行了,其中不少人进入了自媒体领域,但是自媒体的江湖里,你学的那些传统新闻相关的专业很难有什么发挥空间。
其中咪蒙就是一个典型,她在《南方都市报》工作了十二年,既经历了纸媒的黄金时代,也感受到了纸媒的日渐衰颓,最终她选择进入了自媒体行业,享尽了自媒体的首波红利,高峰期坐拥1400万粉丝,单条广告收入超过80万人民币,咪蒙可以说是新闻专业媒体时代转型的缩影。
要说最近十五年哪一个专业是时代王冠上最闪亮的宝石,那非计算机行业莫属了,计算机专业是切入互联网行业的捷径,无数的年轻人通过计算机相关专业涌入了互联网行业,互联网的创富神话吸引着无数的年轻的小镇青年涌入这个行业。
从2000年左右的门户网站时代开始,中国互联网行业一波接着一波的大潮,全球无数的资本像疯了一样涌入中国互联网行业,各类VC/PE投资人拿着钱到处找项目,只要和互联网创业沾边,钱你想不要都不行,各类互联网巨头你方唱罢我登场,无数年轻的互联网新贵成为了各类富豪排行榜上的常客。
咱们盘一盘这些年来互联网的风口有哪些,最早的是门户网站的风潮,然后是互联网广告爆发、电商崛起、团购大战、手游爆发、手机APP大战、网文爆发,视频网站大战、互联网金融大战、共享单车大战、网约车大战、短视频大战、外卖大战、在线教育大战、直播大战,这每一个都是一个财富的风口,只要踩中一个就可以一夜之间财富自由,财富完全是指数级别的增长。
我们来看一看互联网时代创富神话有多么的恐怖!除了在互联网行业,你在其他任何行业都看不到如此多的年轻财富新贵,我们举几个例子。
丁磊,门户网站和网络游戏行业,26岁开始创业,短短的6年,32岁就成为了中国首富!
张一鸣,1983年出生的,比我还小两岁,俗话说得好“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完全没有可比性。人家是字节跳动的创始人和实控人,37岁身价594亿美元,是中国最年轻、全球第二年轻的千亿富豪,这还是字节系没上市的情况下,一旦字节系上市,张一鸣将会成为比肩比尔盖茨、巴菲特、贝索斯、马斯克式的世界顶尖富豪。
上面说的那些都是顶级大佬,普通人如果踏中了互联网的风口,也都是直接原地起飞,一夜暴富。2014年阿里上市就掀起了一轮造富狂潮,阿里员工特别是有股票期权的很多人直接实现财富自由,大量百万、千万、亿万的年轻富豪新鲜出炉,甚至连杭州的房价也因此直接翻了一个数量级。再举个例子,2020年快手上市,4551名员工一夜暴富,人均身家超过3800万港元,公司园区周围的房价一周涨了20万。
互联网是创造奇迹的领域,从普通人到身家过亿,这样的例子在互联网行业里屡见不鲜。网上热议的字节跳动的一名年轻程序员郭宇,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的创业公司被字节跳动收购,他作为员工被打包进入了字节跳动,字节给了50万的期权,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字节跳动的估值涨了1000倍左右,他直接财务自由,被动身家上亿,28岁就已经退休了。
最近挺火的一个小游戏《羊了个羊》,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小应用,随着互联网裂变式营销,大赚了10个亿,实控人就分走了3个亿,造富能力简直无情!除了互联网行业,其他任何行业不可能有这种效应的。
所以说计算机专业火啊,几乎是个高校就开设了计算机专业,全国本科生招生规模是400万人,计算机专业的招生规模就接近40万人,占了全部本科专业的十分之一,而且人数还在逐年攀升,2016年本科计算机类招生突破20万,而到了2022年,短短6年时间就翻了一倍,本科计算机类招生就突破38万,可见计算机专业的热度。
当码农成为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除了计算机专业的年轻人以外,很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也都自学编程、算法之类的计算机的专业课程,想办法改行当“码农”,这叫做“转码”!通过转码逆天改命,而这条路正成为了很多文科专业、生化环材等不好就业的年轻人的主动选择。
现在社会上各类的零基础编程班或者课程也都如雨后春笋般的崛起,网上到处都是编程的新手教学内容,培训班完全针对互联网企业用人的需求来设置课程,JAVA和前端是目前主流的学习方向,三个月左右的培训即可出师就业,半路出家在码农这一行业太常见了,只要技术牛,没人在意你是什么出身,因为互联网行业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太快了,两到三年甚至半年,一套技术甚至就可能更新换代了,所以对于新人来说相对友好,很容易找到弯道超车的机会。
从趋势上看,计算机专业未来还会持续火热的,根本原因在于IT技术对于整个社会的改造还没有进入深度阶段,这个领域大有可为,潜力无限,未来各个行业都会被IT技术赋能。
我举个例子,比如华为提出的煤炭信息化的项目,因为我是山西大同人,大家都知道大同是“煤海”,到处都是煤矿,采煤在大家印象中一般都被认为是“傻大黑粗”的行业,跟IT技术完全沾不上边,就是这么一个行业也可以工业互联网化,华为成立了“煤矿军团”通过数字化改造煤炭行业,通过ICT技术、5G、人工智能等支撑煤矿智能化技术。
有一天和老爸打电话,他说华为租下了我们老家老房子对面那栋烂尾楼,装修了一番准备要开研发中心,每天晚上灯火通明的,我说怎么可能,华为怎么会来四五线城市老旧城区开个研发中心,要人才没人才,要市场没市场,这不科学啊。后来一问,原来是华为的煤炭信息化研发中心,这就可以理解了。
像煤矿这样的传统产业有多少,而且这样的行业不像互联网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这些传统行业到处都有,而且都可以通过信息化进行改造、升级,也就是传说中的“互联网赋能”,这基本是无限的市场空间,这需要多少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只要你技术好,绝对不愁找不到工作,计算机专业没有上限,还会是未来社会最火的专业。俗话说得好,宁可在朝阳行业里卷死,也不在夕阳行业里奋斗。
说起专业学习,在我读大学的那个时代,很多同学花的最多时间其实不是在专业课上,而是在英语上,大学英语的地位甚至比高中时候还重要,那年头英语过不了四级不给毕业啊,英语水平也是找工作的最重要的砝码,学校里到处都是学英语的,那个年代任何一个学生,不管他是学文科还是学理工科,都可能把很大一部分学习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学英语了。
那时到处都是英语学习的课程和机构,学校的小书店里最显眼的地方摆的永远是英语的书,英语角里永远都是人满为患。当时我记得李阳疯狂英语来我们大学办演讲,在图书馆门口的广场上,演讲那天整个广场被围得水泄不通,大家学习英语热情之高涨可能是现在的学生都很难理解。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个时代大家这么热衷于学英语呢?因为学英语真的可以“逆天改命”。
我们大家熟悉的中国“打工女王”吴士宏女士就是一个通过英语逆天改命的典型例子,她当时只有初中学历,是一个医院的普通护士,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出生,吴士宏女士为了学好英语,可以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通过一年半时间自己听收音机和磁带自学许国璋英语,获得了英语专科文凭后,拿到了叩开外企大门的敲门砖,最终她进入了IBM,从端茶递水的最底层的文员,一步一步成为IBN华南区老总,微软大中华区CEO,书写了一段人生传奇。
当时中国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外企”,外企满足了当年的中国大学生对于好工作的全部想象,高薪高福利,穿西装,打领带,出入五星级酒店,在市中心的CBD上班,坐着飞机到处出差。
当时最优秀的学生大家都想进外企,那年代我记得我大学师兄师姐毕业找工作,如果能进入宝洁那样的公司,那基本上是属于“光宗耀祖”了,那可不是一般人,过五关斩六将,全校也招不了几个,能进了宝洁绝对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是要回来给师弟师妹开讲座传授经验的。现在想想也觉得神奇,“宝洁”这两个字在那个年代我们这些大学生心里那绝对是YYDS。
不仅是宝洁,那年代很多的外企开始进入中国跑马圈地,微软、IBM、通用、惠普、富士施乐很多大大小小的外企都疯狂的涌入中国,当时北上广最好的写字楼很多都是被外企租了,外企对民企绝对是降维打击了,“进外企”是那年代大学生就业的最优先选择,想进入外企,那英语好就是最起码的条件,面试英语不好根本过不了,平时工作环境也要说英语,写邮件都是英语,还要给自己起英文名,各种Frank、Jason、lucy、mary的满天飞。
外企时代还没有过完,外贸时代又风起云涌的袭来。中国加入WTO以后,外贸进入了爆发性增长,广交会每年如火如荼的展开,和外国人做生意成为了民企的时代强音,整个市场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可以说是如饥似渴。当时不说别的,每年广交会期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学生去广交会当翻译打零工,几天时间都能赚好几千,而且还供不应求,当时羡煞了我们这些英语不好的学生。
所以那个年代外语专业是文科中非常火的专业,录取的成绩很高,北京外国语学院等外语类顶级名校的录取分数线丝毫不逊色于其他的任何985/211名校,不仅仅是外语专业,当时但凡和“国际”两个字沾边的专业都是热门专业,什么国际贸易、国际经济啊等等都火得不要不要的!
但是在2008年之后,外企的热潮渐渐退去了,现在好像也很少听说最优秀的毕业生首选的就业方向是外企了,大家可能都想着毕业去互联网大厂、去央企国企、去考公务员了。随着而来的是外语这个专业也渐渐的没什么热度了,单纯选择外语专业的学生也愈来愈少了,北外、上外、广外等院校的相关专业录取分数最近这些年也是一降再降,甚至英语作为“语数外”中学主科地位都有些岌岌可危,越来越多人提出要将英语踢出主科,教育部最新规定的现在中学课程分布里,外语课时占比为6%-8%,语文是20%-22%,数学是13%-15%,体育与健康是10%-11%,英语都快赶不上体育了,我以前读中学的时代,体育课那是经常被英语课占,现在想想真是幻如隔世。
说到外语专业的衰退让我想到了“同声传译”,在我毕业的那个年代外语专业最顶级的工作就是同声传译,在我心里那就是神一样的职业,属实是凤毛麟角了,而且待遇极高,收入也是天花板的存在,在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4年发布的非全日制就业工资指导价位表中列出的54种行业里,同声传译以每小时2000元的价格拔得头筹,这还是普通的,那些优秀的同声传译员日薪过万的大有人在,在2000年左右那个年代这个收入有多恐怖,那是什么概念?有那个年代生活经验的小伙伴肯定都懂。
但是到了今天,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突飞猛进,语音识别、机器翻译越来越普遍了,同声传译这个职业也许慢慢的也会消亡吧。
说起“天坑专业”,很多小伙伴都是一把的辛酸泪,著名的天坑专业四大天王,生化环材!即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几个专业各种坑,工作难找,匹配的岗位少,工作环境差,又难学,不知劝退了多少人,学了这些天坑专业后来又改行的小伙伴也是不少。
之所以这些看上去高大上的专业成为“天坑专业”,主要原因还是我们中国的产业结构当时还没有孕育出这些专业所需要的产业环境,没有用武之地,简单的说就是专业与产业的脱节。
正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随着中美竞争的愈演愈烈,我们在很多基础学科上频频被美国卡脖子,这些都严重制约了我们的发展,一些基础学科的意义也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也不再满足于做一些低端的产业了,中国产业升级之路也就是“天坑专业”的翻身之路。
我们看看“天坑专业”里的化学、材料专业,这几年中国产业最大的风口就是新能源和半导体,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天量的资金和资源涌入这两个行业,比如说电池行业,特别是锂电行业,新能源车企、宁德时代等电池企业都非常缺人,需要很多材料、化学专业的岗位,据说今年史上最难就业季,但听一个大学负责大学生就业的朋友说今年材料类专业的毕业生特别是和锂电池及新能源相关的专业,那简直是供不应求,直接秒杀计算机专业,属实是在风口上原地起飞了。
化学、材料专业的同学除了进入新能源产业外,半导体、光伏、军工、电子,这几年也都属于风口行业,中国这几年很多在商界举足轻重的商业大佬,比如比亚迪王传福、赣锋锂业李良彬、天合光能高纪凡等等都是冷门专业的出生。
再说说天坑专业里的“生物工程”专业了,最近全网最火的新闻无疑是颜宁博士辞去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终生教职,回国担任了深圳医学科学院的院长,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深圳医学科学院不仅仅是一个医院或者科研机构,他本质上是一个科研、药物、医疗、投资、产业五个维度相融合的机构,要完成从病床、实验室、投资基金、制药公司全链条的布局。
颜宁回国事件不仅仅是优秀人才回归的事情,没有梧桐树也引不来金凤凰,“颜宁回归”我觉得标志着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爆发式增长的前夜。
比如说以颜宁主攻的生物工程领域为例,最近几年我们突破性的成果很多,比如去年我国研究团队从鹿茸、蝾螈中提取了一种抗老化成分“尿苷”,今年又发现了生物增衰基因KAT7,引起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轰动,有望在人类抗衰老领域取得突破。颜宁回国后,这几天无数的VC机构排队找颜宁,瞄准后续的科研成果转化,天量的资金准备涌入这个风口了,对于这些投资机构来说,真的是手快有手慢无,错过了就要后悔!
伴随着中国智造2025,中国产业向高端升级的进程,传统的“生化环材”等天坑专业也必然会迎来璀璨的明天。
说了那么多,到底什么是好专业,我也迷茫了!可能一个人的成功是个人的选择、努力与时代的进程,经济的宏观周期、行业的竞争格局、产业的地域布局、个人的机缘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是一个玄学,谁又说得清呢?
我们就好像是时代之潮里的一条小鱼,只能顺着时代的潮水随波逐流,至于这个潮流湧到哪里,到底所在的那条水流是越走越宽,百川奔流,奔涌入海呢?还是越走越窄,水量渐稀,河涸海干呢?身在其中的鱼儿谁又知道呢?
但是总是有那么一些鱼儿可以努力的跳出水面,微微的看到前面潮流的方向,但看到归看到,能不能改变又是另一回事了!一些鱼儿即使看到前面潮流的方向可能也无法改变;但也有那么一些鱼儿有在关键选择时孤注一掷的勇气,有在十字路口告别舒适的魄力,离开了原来的鱼群,逆流而上,努力的游,游到了那条他自己认为有着无限未来的潮流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周政被决定逮捕 该案正在进一步办理中
年轻乡村老师支教一年多,自费请孩子们吃炸鸡,“相用自己的方式呵护他们成长”
弟弟没按哥哥指令及时打开空调,一巴掌扇哭 下一秒..“哥我真的会谢 还知道给我扶下巴”
姥姥带大的娃连气质都变了,背手迈起四方步,妈妈:退休气质养成就差广场舞了
本文由:公海恒温恒湿机环境设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