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指导重庆市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推动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量开展,近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
2022年3月30日,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正式发布《重庆市城市更新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导则》细化了城市更新的工作内容、规范了工作流程,是全国首部城市更新技术导则,施行后将进一步明确重庆城市更新工作的底线要求,推动我市城市更新行动健康稳步发展。
《导则》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重庆市城市管线综合管理事务中心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负责技术解释。
编制目的:为贯彻落实《重庆市城市更新管理办法》,指导我市城市更新片区策划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推动城市更新工作高质量开展,特编制本导则。
适用范围:本导则适用于重庆市主城都市区范围内的城市更新活动,其他区县(自治县)可参照执行。
适用对象:本导则适用于政府部门管理人员及参与城市更新的策划咨询、勘察设计、建设施工、运营管理及金融机构等相关从业人员。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障民生为前提,聚焦人民群众需求,完善公共服务体系,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提升人居环境品质,驱动创新产业发展,促进职住平衡。
坚持文脉传承。注重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片区、古树名木、大树资源等,加强历史文化活化利用,彰显城市文化内涵。
坚持内涵集约。坚持“留改拆”并举、以保留利用提升为主,采取保护修缮、改造提升和拆旧建新等多种更新方式,合理确定“留改拆”比例,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大规模增建、大规模搬迁。
坚持资源统筹。科学划定城市更新片区范围,加强公共要素统筹配置和存量资源的统筹利用,加强公共服务功能与产业功能的协同提升,推动片区安全生活、生态、人文、产业、交通整体更新。
坚持绿色发展。践行“碳中和”“碳达峰”理念,推进城市更新中绿色化改造,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实现城市绿色发展。
《导则》指出,城市更新是指对城市建成区城市空间形态和功能进行整治提升的活动,重点包括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补齐市政设施短板,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治理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盘活利用存量资源,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完善交通功能等,更新对象主要包括五类:老旧小区(街区)、老旧厂区、老旧商业区、历史文化区、公共空间。
老旧小区(街区)更新方面,《导则》要求,以“完善街区功能”与“提升街区品质”并重为导向,调动各方参与,坚持居民自愿,通过功能引导、建筑更新、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环境景观、文化记忆等要素对老旧街区进行系统性的品质提升,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老旧厂区转型升级则以“产业升级”与“资源活化”并重为导向,整合集聚创新要素,促进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工业遗产保护和利用,进行生态环境整治修复;老旧商业区是以“精准定位”为导向,优化商圈业态,突出商圈特色,提升商业资源集聚度,加强城市活跃度,营造生活多样性,保留未来可塑性,提升城市商业氛围和活力;历史文化区更新以“风貌传承”与“保护利用”为双重导向,注重历史文化传承,促进历史建筑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加强景观人文艺术表达,完善功能业态,优化基础设施,推动历史文化区的有机更新;公共空间更新以“完善系统、提升品质、彰显特色”为导向,将公共空间与城市的功能、景观要素紧密联系,提升市民日常活动的便捷性与舒适性,使其成为彰显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重要载体。
《导则》同时明确了城市更新的三种方式,分别是:保护修缮、改造提升、拆旧建新,并强调了城市更新的三大底线要求:一是不随意迁移、拆除历史建筑和具有保护价值的老建筑,不破坏老城区传统格局和街巷肌理。二是不随意砍伐大树老树,保护老城区自然山水环境,保留城市特有的地域环境、文化特色、建筑风格等“基因”。三是严格控制大规模拆除、增建和搬迁,原则上城市更新片区内拆除建筑面积不应大于现状总建筑面积的20%,拆建比不应大于2,居民就地、就近安置率不宜低于50%。
此外,《导则》还鼓励在街区中加强智慧平台建设,集成物业服务、智慧生活、智慧政务、智慧养老等功能,联动监控、门禁、生活终端等设备;结合积水易涝情况,增加积水点监测等设施,提升街区智能化水平;倡导对老街巷、老建筑、老构件、老树木等历史环境要素整体修复以及崖、壁、坡、坎等特色地形地貌保护;加强夜间灯光特色塑造,塑造全时段、沉浸式、全景式的历史人文场景体验等。
注明:本公众号转载文章仅用于分享,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如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后台联络授权或议定合作,我们会按照版权法规定第一时间为您妥善处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710公海赌船
本文由:公海恒温恒湿机环境设备提供